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科室动态 > 【近期热搜】免疫力真的是越强越好吗?或许你应该正确认识一下它... ...
【近期热搜】免疫力真的是越强越好吗?或许你应该正确认识一下它... ...

近期,某知名女星因“红斑狼疮”去世,一时间,“红斑狼疮”被顶上词条热搜,由于该病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,“免疫力”相关话题也备受关注。


今天不谈别的,小编来跟大家聊聊“免疫力”

640.png

免疫力就好比人体健康的“守卫军”,一旦人体被攻击,免疫系统就会奋起反抗,与外界的病毒、细菌“作战”,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,使其不受疾病的困扰。


免疫力是如何丢失的?






01

在不健康的饮食中丢失

高盐饮食:会伤害免疫系统,削弱抗菌反应。 

高糖饮食:摄入糖分过多可影响白细胞的杀菌能力。

饮水量少:喝水可有助于人体排出毒素,喝水不足也会影响免疫力。


02

在熬夜中慢慢丢失

增强免疫力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,睡眠机体免疫因子多在睡觉时形成。良好健康的睡眠是提高免疫功能的保证,有利于抗击病毒感染。


长时间熬夜会使免疫力降低,出现疲劳、精神不振,导致条件性致病菌感染机会增加,如感冒、过敏等。

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科学睡眠时间,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相关研究总结:

·1-3个月:14-17小时;

·4-11个月:12-15小时;

·1-2岁:11-14小时;

·3-5岁:10-13小时;

·6-13岁:9-11小时;

·14-17岁:8-10小时;

·18-64岁:7-9小时;

·65岁以上:7-8小时左右。


具体每天睡眠时间多久更适合,只要第二天不会感到疲惫并且精力比较充沛就可以,且每天应坚持正常规律的作息。

640.jpg



03

在负面情绪中丢失

负面情绪会引起一系列身体上的变化,不良的心理因素和负面情绪会导致人体免疫监视作用减弱。


免疫力下降致内分泌失调,让肿瘤细胞有机会摆脱抑制,使肿瘤发生概率成倍增长。压抑等消极情绪导致淋巴细胞功能减退,免疫力低下。


特别是女性,情绪对免疫力及内分泌功能影响更大,导致月经紊乱,易感冒,易犯甲状腺结节、乳腺增生、子宫肌瘤等疾病。


04

在年龄增长中丢失

进入老年期以后,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衰老。特别是患有糖尿病、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,容易被病原体侵犯,减低免疫力。


出现以下情况需注意自身的免疫力





1、身体疲惫

经常感到疲惫,即使每天睡眠时间足够,仍然感觉困,做事提不起精神,且容易分神。

2、经常感冒

一年内感冒超过3次,尤其在季节交替、温度骤变时容易感冒,病程一般在7天甚至10天以上,还可能由感冒引发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情况。

3、愈合能力差

伤口比正常人愈合得慢且容易感染,或者被撞了后淤青消失得特别慢。

4、虚汗较多

比如外出吃饭时,同样的食物别人吃了没问题,而你吃了却肚子疼,严重时还会腹泻和呕吐。

容易出虚汗的人或许免疫力也比较差,特别在睡觉时虚汗更多,导致睡不踏实。这种莫名出汗的情况,多半也和免疫力差有关。

5、精神差、易疲劳

人体免疫系统不够健全也可能带来慢性疲劳的问题。有的人易浑身无力,疲惫,稍微活动活动就没有力气了,这也是免疫力较弱的表现。

6、肠胃较弱

比如外出吃饭时,同样的食物别人吃了没问题,而你吃了却肚子疼,严重时还会腹泻和呕吐。


640 (1).png


免疫力越强越好吗?




并不是。


·免疫力低了不好,容易引起细菌、病毒感染。如果最近总是感觉不适、精神较差、疲劳等,也许是你免疫力轻度下降的表现。


·免疫力太强也不是好事,容易出现过敏反应,如鼻炎、过敏性哮喘、荨麻疹等。而且免疫反应太过强烈,免疫系统很可能不分青红皂白,将自身的细胞组织也当作“敌人”来进行攻击破坏,可能易患上红斑狼疮、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

所以,我们人体免疫力的最佳状态,应该是处于中间平衡位置,既不过弱,也不过强,才能更好地保护健康


如何平衡免疫力?





1.保持乐观的心态

压力会使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,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。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。


2.充足的睡眠

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,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,而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和运载抗体、防御病毒感染的作用。


3.每天适量运动

走路、慢跑、骑车等有氧运动,能提高人体心肺功能、增强血液循环、提高淋巴循环功能,增强免疫力。


640 (1).jpg



4.均衡营养

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。菌藻类食物如蘑菇、木耳、银耳、紫菜等不但营养丰富,还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帮助。


5.晒晒太阳

晒太阳是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,体内的维生素D合成少,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晒太阳(上午10点左右),每次半个小时即可。


本文审稿:高瑞宁 | 副主任医师


科室动态 | 12-26 | 242
请登录